三个揣着美国护照的年轻人把告到了香港法院,就为宗庆后留下的那笔信托钱,当年说好一人7亿美金,现在账户被宗馥莉冻了,还被取走一截。
这事儿得从1991年说起。那年刚进娃哈哈,扎着高马尾,抱着浙大的毕业证,跟着宗庆后在车间盯流水线,连啃馒头都盯着生产报表。那会儿宗馥莉才14岁,被送美国读书,巧得很,跟杜建英住一个公寓。有人说这是宗庆后特意安排的,施幼珍没搭腔,只每天往厂里送午饭,铝饭盒里总多装一份,笑着给杜建英:“小杜,趁热吃。”
谁也没琢磨过,施幼珍那会儿就开始“搭架子”了。2003年在香港汇丰银行设信托时,她悄没声儿弄了两家公司恒枫贸易、杭州宏胜饮料。会计室老王当时还嘀咕:“老板娘弄这俩空壳子干啥?”后来才懂,这是给女儿备的“工具箱”。
2004年宗馥莉从美国回来,穿着工装裤就扎进了生产线。别人以为她是来镀金的,她偏蹲在拧盖机旁较劲:“转速还能提3秒。”这时候杜建英在公司早能拍板了,宗庆后出差,签单的钢笔就搁她办公桌正中央。但邪门得很,宗馥莉一进办公楼,杜建英准“刚好”去仓库查货;杜建英开例会,宗馥莉保准在车间“盯质量”,俩人跟避瘟神似的,碰着了也只当没看见。
2010年开春,大家发现杜建英的办公室空了。她带着宗庆后的亲妹妹宗蕊,开了家“三捷投资”。有人说她是被宗馥莉挤走的,有人说她是自己想单干,但打那天起,车间里的人就分了拨:守着老生产线的,多是杜建英带出来的老人;跟着宗馥莉改包装、玩直播的,都是后招的年轻人。
真正撕破脸是2018年。宗馥莉在会上拍了桌子,说要把跟了20年的王力宏换了,理由就仨字:“太老了。”底下有人急了:“那是宗总亲自定的!”她眼皮都没抬:“我爸的时代过了。”后来换了个流量明星,杜建英那拨人私下撇嘴:“汽水好喝才顶用,折腾这些干啥?”
2024年宗庆后走了,藏在柜子里的矛盾全翻了出来。杜建英找到宗馥莉,说不如请专业团队来管,别搞家族那套。宗馥莉在文件上签字,头都没抬:“不用。”没过俩月,她推了个“停旧建新”,一口气关了十几条生产线,巧得很,这些线全是杜建英以前管的。机器一停,好多活儿只能外包给,仓库老李说:“以前半夜都能听见装货的动静,现在静得能听见老鼠啃纸箱。”
更苦的是车间工人。宗馥莉让人把合同转到自己的公司,有人领工资时发现少了好几百,还有上千人收到“不用来了”的通知。大门口开始晃悠穿西装的,不是来谈生意的,是员工请的律师,手里捏着皱巴巴的工资条。
但最让那三个孩子炸毛的还是信托。2003年宗庆后设的账户本就没打满钱,宗馥莉接手后直接冻了,还取走一部分。三个孩子飞香港递了诉状,要分那18亿美金,法院门口记者追着问,他们只说:“那是我爸答应的。”
这时候大伙才回过味,施幼珍这些年没闲着。她当年弄的那两家公司,早把的渠道、供应链攥得死死的。宗馥莉能说关线就关线,说换合同就换合同,靠的就是这俩公司打底。
有人扒了股权:杭州国资占46%,是最大头;宗馥莉握29.4%;杜建英没直接持股,却总往国资办公室跑,想从那儿找缺口。可国资的人心里门儿清:施幼珍是宗庆后明媒正娶的,这身份比啥都硬。
退休的老厂长喝着茶说:“施幼珍才是真会下棋。她不跟杜建英吵,不跟宗馥莉抢风头,就盯着三样:合法的身份,抓得住的公司,给女儿铺的路。”当年宗馥莉去美国,她没拦;杜建英在公司说了算,她没吭声;等女儿回来,才慢慢把那两家公司的印把子交出去。就像下棋,车马炮杀得热闹,最后定输赢的,是那个一直没动的老将。
现在车间的机器转得慢了,外包给今麦郎的货越来越多。办公室里,宗馥莉的团队改制度,打印纸扔了一地;杜建英那边的人扒着股权表,算国资那46%能撬动多少。香港法院的传票压在宗馥莉办公桌角,三个孩子的律师天天发邮件,宗蕊跟着杜建英在三捷投资的会议室,对着报表叹气。
有人说这是有钱人的糟心事,有人骂亲情不如支票。但仓库张阿姨记得,1991年杜建英刚来时,宗庆后还在车间拧瓶盖,施幼珍提着饭盒进来,总会多拿双筷子:“小杜,一起吃。”那时候车间飘着橘子汽水的甜香,比现在会议室的火药味好闻多了。
这场戏还没落幕。三个孩子的律师在法院门口受访,宗馥莉在大会上说“要往前看”,杜建英的三捷投资在跟杭州国资谈合作。只有施幼珍,还是没出现在镜头里,就像当年在车间门口递筷子时,安安静静的。
配资老牌炒股配资门户,配资知名股票配资门户,专业在线配资炒股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